熊斌教授来啦!

  牛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且不论牛顿当时说这句话的具体语境,高瞻方能远瞩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现如今的学习环境下,孩子们若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时常能得到前辈高人的二三指点,必将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熊斌教授便是这样的一位前辈高人。我校自今年三月设立“熊斌奥数教学实验基地”以来,熊斌教授始终关心我校数学教学工作,而就在12月27日我们有幸再一次迎来了熊教授,为我校师生指点数学教学与学习方面的迷津。 熊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46届、第49届和5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领队、主教练,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心主任。但凡接触过中学数学竞赛的学生没有人不认识熊斌熊教授,作为中国奥林匹克数学国家队的功勋教练,在今年还荣获数学教育界的最高奖项之一——保罗•厄尔多斯奖!(保罗•厄尔多斯奖(Paul Erdös Award)的设立旨在表彰在国内或国际上对解决数学难题有突出贡献的数学家,由世界数学竞赛国家联盟(WFNMC)评选。)在为学生授课前,熊教授与我校数学组的老师们就数学教学做了深入的研讨。研讨中,熊教授的比喻贴切而精辟:数学一直以来作为筛子,用来筛选人才;但数学又好比是一个泵,为今后方方面面的学习提供动力。数学离不开解题,作为数学教师,自身的解题能力必须过硬,在有足够强大的解题能力后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教学。另外也希望老师们能在教学过程中介绍数学史,将各种教学理念的产生和由来结合课时妥善穿插。最后熊教授与老师们讨论并解答了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平面几何能力、如何进行竞赛辅导等问题。教授的讲授内容丰富、生动幽默;老师们听后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本次授课,熊教授为学生讲解了组合数学中的一大难点——抽屉原理。看似简单的抽屉原理,实则应用广泛,常用来解释很难正面回答的存在性问题,是初高中数学联赛的高频考点。

熊教授先讲了抽屉原理名字的由来,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紧接着从最简单的例子——将10个苹果放进9个抽屉则必有1个抽屉至少有2个苹果的题目出发,浅显易懂地给出了抽屉原理的三个推论:

原理1: 把n+1个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东西不少于两件。

原理2 :把mn+1(n不为0)个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不少于(m+1)的物体。

原理3 :把无穷多件物体放入n个抽屉,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无穷多个物体。

    然后从历年的真题出发,将三个推论应用到具体的题目当中,把联赛压轴题一步一步剖析,最后推导出来,引得学生阵阵欢呼。让同学们切身地感受到了抽屉原理的精髓所在,体会到了数学学习别样的乐趣!课后,我校卓越学院的学生们纷纷化身迷弟迷妹,向熊教授求取签名并合影留念,一个个小粉丝们围绕在自己心中的“大明星”身边久久不肯离开。 数学学习绝不仅仅是记住几个公式,解出几道数学题,更应该是一次次的思维碰撞和思想洗涤!相信大家会牢记熊斌教授的教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仰望星空,刻苦奋斗,不负使命,秉承“卓越精神”,努力前行!

评论

发表回复